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漫谈
编号:11600356
针灸学之祖皇甫谧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1期
     皇甫谧字士安,原籍甘肃,出生在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他的曾祖父是皇甫嵩,是东涨时期的一员名将,官拜太尉。到了皇甫谧父亲这一辈,家境已经衰落,生活十分贫困。因为县城甫谧的叔父没有后代,皇甫谧很小就过继到叔父家中,从甘肃迁移到河南的新安县。

    皇甫谧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他就借书抄阅。家中劳力缺乏,皇甫谧要经常下地劳动,于是他就带书下田,利用空隙时间读书,经过数年发奋学习,临近中年就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了。于是朝中权臣、皇帝,都曾请他出来作官,他不为利禄所动,仍然潜心钻研学问。

    他42岁时突然患了风痹症,半身不遂,右足萎缩。双因误服有毒的“寒食散”,患了一场大病。病魔的残酷折磨反而使他亲身体会到医疗的重要性。他后来总结说:“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于是他刻苦钻研医术,并以自已的病身做实验,在自已身上选穴位进针。他仔细体验针感和疗效,并加以改进,就这样,他用针灸和自己配制的药物,终于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症。周围的患者闻讯也来找他求治,他悉心诊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成为当时名医。

    皇甫谧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不仅深奥难懂,而且错误百出。他下决心重新整理针灸书籍,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最后,以几部古代医书为依据,综合比较,“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殚精竭虑,写出了重要专著《针灸甲乙经》。该书共12卷128篇,记载了全身649个穴位,对各穴位的定位、主治症、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症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部有重大价值的我国最早最系统的针灸专著,不仅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甫谧被后人称为“针灸学之祖”。(赵永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