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3409
1985年~1997年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统计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药房》 2000年第6期
     作者:戴志凌 张明雄

    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昆明市650101

    关键词:氟喹诺酮;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摘要

    摘要:目的:正确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本文收集了1985年~1997年国内文献报道的237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特别是用于儿童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00)06-0274-02

    Review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Reported During the Period 1985~ 1997
, http://www.100md.com
    DAI Zhiling ZHANG Minxiong

    (Dept.of Pharma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To provide data for clinical medicine and to guide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237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reported in demestic literatures issued from 1985 to 1997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general ru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ed from quinolones have been summarized.CONCLUSION: The indications for clinical use of quinolones should be handled strictly,especially in children,so as to avoid the abuse of drug.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quinolone;adverse reaction;statistical analysis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高效、安全的抗菌药。本文通过对1985年~1997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有关数据,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方法

    资料来源于《药物不良反应》多媒体光盘(复旦大学出版社出品,光盘收集了1960年~199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200余种医学、药学期刊,医学院校学报和其它杂志上公开发表的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检索光盘中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共237例,按照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及Karch和Lasagna提出的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对病例进行检查,均符合要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不良反应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通过医学统计分析[1],归纳总结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37例不良反应中,女84例,占354%;男123例,占519%;资料不详30例,占127%。年龄最小的为22天,最大的为99岁。不良反应程度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26例为重度反应,其中2例死亡。

    22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的年度统计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的年度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氟喹诺酮类药物ADR病例报道统计

    23不良反应类型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数及相对频数见表2。

    231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失眠,烦躁,颅内压增高,抽搐,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甚至产生幻视、幻觉、失语等。
, 百拇医药
    232皮肤及粘膜:多为过敏性皮肤反应,以皮疹多见;其次为荨麻疹、红斑,部分病例伴有发热。严重者呈过敏性休克。

    233胃肠系统: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其机理主要是对消化道的刺激或过敏反应所致。

    234心血管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有时伴有心律失常;其次为静脉炎、预激综合征等。

    235呼吸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喉头有阻塞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该药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诱发哮喘发作。

    236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白细胞、全血细胞的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紫癜等。个别严重的甚至引起骨髓抑制。

    237泌尿系统: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尿潴留,水肿,血尿,蛋白尿,肾性尿崩症,肾功能损害等。其中1例由环丙沙星引起急性肾衰。
, http://www.100md.com
    238肝胆系统:临床大多表现为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

    239其他:其他不良反应有:口唇发痒,腮腺肿大,关节肿胀,全身大关节疼痛等。

    3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该类药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少、使用方便等优势受到临床的青睐。目前,该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2]。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见表1),愈来愈引起医药界的广泛重视。

    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呈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该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其受体部位的结合而产生神经系统反应。故以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数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且可逆;但也有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各品种的不良反应也略有不同(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动物实验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幼年动物关节病。但近年有资料报道,很多儿童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并未出现动物实验所引起的关节病,有人提出该类药物可用于小儿、新生儿感染[3]。统计病例显示,在不良反应病例中有26例为儿童(≤14岁),占1097%。其中,6例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在1岁以下的儿童),4例引起抽搐、癫痫、神经反应等,其他临床表现为药疹、血尿等。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建议该类药物不宜常规用于各种儿童感染,儿童必须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应慎用或禁用该类药物,哺乳中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避免哺乳。

    统计病例还显示,11例有磺胺类或青霉素类过敏史的患者在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且主要为过敏反应,故建议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该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部分经肝脏代谢,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对肝、肾有一定的损害。在不良反应报道中,有3例引起肝功能损害,2例引起肾损害,1例引起急性肾衰。因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应慎用该类药物。只要正确、合理、规范地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许多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

    参考文献:

    1,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

    2,汪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进展与临床评价[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08.

    3,刘运广.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领域的应用[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8,25(2):94.

    (收稿日期:2000-06-15修回日期:2000-09-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