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50080
甲基强的松龙在多发性硬化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9年第12期
     【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多发性硬化;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亦是一种多发于中青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脊髓、脑干、大脑、小脑等多部位病变,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针对该疾病多以控制炎症、免疫抑制为治疗原则,既往常用药是类固醇药物,但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大。甲基强的松龙为新型的糖皮质激素,亦常用于MS治疗中。本研究选取92例MS患者分别采用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分组治疗,发现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确诊为MS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1~58岁,平均(39.42±6.29)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76±1.41)年。治疗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3~57岁,平均(39.16±6.08)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78±1.45)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生产厂商:重庆菜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1130)治疗,开始采取静滴方式,15~20mg/d,連续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治疗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生产厂商: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326)治疗,用法:将1000mg甲基强的松龙注入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行静滴,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后改为口服,初始剂量为60~80mg/d,1周后逐渐减量,每5d减10mg,直至停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采用Kurtzke神经功能量表(EDS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EDSS共10分,分值愈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愈好。(2)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肥胖、痤疮、失眠、上腹部闷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根据EDSS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判定。显效:EDSS评分下降至少2分;有效:EDSS评分下降在0.5分及以上但不足2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用(π±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4.78%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5),详见.表1。

    2.2比较EDSS评分两组治疗前ED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详见表2。

    2.3比较用药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详见表3。

    3讨论

    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多认为和机体免疫调节障碍、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呈反复发作一缓解交替的过程,且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持续加重,若治疗不及时,可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根治此病,既往多采用以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但其对病情的控制效果不佳,且长期使用易出现痤疮、肥胖、失眠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甲基强的松龙这一糖皮质激素逐渐取代类固醇药物成为该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甲基强的松龙发挥作用的机制包括:(1)可对机体免疫反应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调节免疫系统;(2)可诱导异常存活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凋亡,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的激活,使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3)可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并有效控制脱髓鞘病变。此外还可减轻血清中有害因子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本研究对比了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MS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4.78%与对照组的60.87%相比较高,EDSS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表明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提高MS的疗效,使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此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与对照组的21.74%相比较低。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的用药安全性高于地塞米松。

    综上所述,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MS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http://www.100md.com(胡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