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46028
蔡纪明教授的养生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12期
     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纪明教授毕业于中医学院,在临床从事中医内科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颇有养生和自我调理的心得。

    蔡教授在中医养生及饮食调养方面有独到见解。

    反季节进补

    一般人都知道冬季进补的道理,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但蔡纪明教授认为,其实每个季节都是可以进补的。怎么补?当然是“药补不如食补”。祖国医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即所谓反季节进补。

    “春夏养阳”即冬病夏治,适用于阳虚(包括气虚)者。这类人容易在秋冬季节发生以虚寒证为主的各种症状,临床表现常有怕冷、四肢不暖、受凉容易腹痛、大便稀、小便多、舌边有明显牙齿印。如果在冬季补养,由于此时自然界的寒气浓重,补益效果欠佳。在夏季阳气旺盛时进补,温阳的药物和食物借助外界的阳气,更容易深入体内达到补益的效果。防治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以温性的药物在春夏季节进补调养,如鹿茸、红参、巴戟天、淫羊藿等,食物有韭菜、生姜、大蒜、糯米、酒、龙眼肉、荔枝、栗子、鳝鱼、鸡肉、羊肉、狗肉等。

    “秋冬养阴”即夏病冬治,适合于阴虚(包括血虚)者。这类人容易在夏季发生以虚热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症状,如手足心热、面部热感、心烦、口干咽燥、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等。这类人适合在冬季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因为有外界的阴气相助,所以人体易于吸收和利用。主要用具有滋润养阴作用的药物在秋冬季节调养,如淮山药、玉竹、黄精、龟板等。食物有蜂蜜、莲藕、甘蔗、柿子、荸荠、海带、桑葚、田螺、白萝卜、豆腐、梨、枇杷、菱角、蘑菇等。

    体质不同,调养不同

    蔡教授说,需要提醒的是,四季食疗和食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把不同的个人体质因素和疾病特点放在第一位,季节特点作为参考或辅助。并特别指出,不管是药补还是食补,都不是随便可用的,应当根据每一个体的状况,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不同症状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药食两用的食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表现为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食补食疗的处方和药物成千上万,在选用各种处方和食物、药物时,尽量避免应用大热大寒,黏滞辛燥的药物和食物,以平和清补,调理颐养为上。缺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量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哪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药品和食物,使补得其所,调理有度,决不能全套照搬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蔡教授认为,通常讲食疗食补都要根据每个个体来决定,因人而异。食疗和食补中又数茶、汤首选。他尤其推崇的茶饮就是他常年饮用的由枸杞、绞股蓝和西洋参组成并自己命名的“三味养生茶”。十多年来,他一年四季饮用,基本不间断。并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我感觉、自身身体的状况和饮食起居的实际情况,变化三味药物的用量,或以枸杞为主,或以西洋参为君,或以绞股蓝为重,或三味药等量使用。他认为这是四季调养的很好饮品,其性质平和,甘苦相宜,不燥不腻,不热不寒,是一种调理五脏的养生茶。具有补气养神,清心降火,调养肺肾,梳理肝脾的效果。经多年的长期应用体验到,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调理上均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架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