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40213
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孙建壮 刘彦普 刘 锐 赵晋龙 商洪涛
第1页

    参见附件(378KB,3页)。

    孙建壮 刘彦普 刘锐 赵晋龙 商洪涛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最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

    【关键词】 牵张成骨 下牙槽神经 退行性变化

    【分类号】R782

    随着颌面部的外置、内置牵张器种类日益增多,牵张成骨技术在颌面部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牵张成骨在矫治各类畸形,修复颌骨缺损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下颌骨体内走行着下牙槽神经,下颌骨体的牵张必然伴随神经的延长,这是否会影响下牙槽神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能否恢复,虽然国
------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时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最后一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牵张区含下牙槽神经组织块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区神经大体观察均可见直径变细,组织学上可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髓鞘肿胀、层状分离和断裂、轴索数目减少,但神经外膜、束膜仍完整,随着时间延长,发生修复性变化。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后下牙槽神经发生退行性变,但在合适的牵张速率下是可逆的,随时间延长可以完全修复。

    [关键词]牵张成骨;下牙槽神经;退行性变化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6)04—0422—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