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235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第1期
     3讨论

    瘢痕疙瘩属于难治性皮肤疾患,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其中黑人,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发病率较高。瘢痕疙瘩系局部皮肤受损伤后,在修复过程中胶原合成和降解失去平衡,细胞外基质中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沉积,胶原排列紊乱。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区、肩峰和上背部,耳朵,面部有胡须区等,病损多呈暗红色自病变部位向附近扩展,形如蟹足,伴有奇痒或疼痛。患者无论从美观或身心上都有强烈要求治疗的愿望。单纯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极易复发,且复发后较过去增大,复发的原因与切口张力,患者种族,年龄,部位,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如手术后放疗,手术联合瘢痕内激素注射,冷冻加激素注射等方法[2-3]。

    Akaishi等[4]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瘢痕疙瘩生长模式及其伸展张力的关系,认为在瘢痕疙瘩内部其张力是不均匀的,周边伸展张力要大于中央,周围皮下较强的牵拉张力促使瘢痕疙瘩形成。Snssman研究了伤口方向与张力关系,证明垂直于皮肤松弛线切口的张力,是平行于皮肤松弛线切口张力的3倍,张力大,可刺激纤维组织形成。手术切口选择不当而产生较大张力,是促使瘢痕增生形成的因素之一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