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710510
低能量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与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22期
     2.6 不良反应

    在DPL治疗中,大部分患者自觉面部疼痛,但疼痛程度非常轻微,且未诉其他不适症状。治疗后即刻,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一过性红斑及水肿,术后半小时内可以消退,仅1例患者在1次治疗后,持续至次日,但24h内消退。在长期随访中,亦未观察到炎症后色素沉着、病变加重或复发。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又称自身感知性敏感性皮肤(Self Perceived Sensitive Skin),发病机制不清,以往认为其发生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利于刺激物穿过,引起皮肤对无害刺激产生反应有关[6]。近年研究表明[7],敏感性皮肤的发生与外周神经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有关[8]。组织病理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浸润[9]。

    目前,对于敏感性皮肤缺乏系统、规范、有效的治疗手段。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乳膏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敏感性皮肤的药物,它可通过致敏并直接或间接激活皮肤神经TRPV1(灼热感),而使表达TRPV1的皮肤神经呈现脱敏状态或恢复自稳态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