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22378
浅析庄子逍遥的境界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第4期
浅析庄子逍遥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自足之乐”。庄子之所以逍遥,既为脱却身心之拘碍,而与道合真而得逍遥,内无所累,外无所碍,而得“至足”之境界。林希逸先生所言庄子的《逍遥游》,即在一个“乐”字。而此中之乐,不是欲望之乐,而为不羡慕功名利禄,不挂怀自身的死生祸福的精神“至足”之乐。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在《大宗师》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这就是得道之真人、圣人,他们可以忘怀自己的死生、功名利禄,他们无所求,他们无忧,他们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至足逍遥无为。

    第二种境界是“有功而不居功”。人生在世无非是建功立业,常自恃以沾沾自喜,向世人炫耀。最终的结果往往却是功名自焚。而达逍遥境界的至人、神人则不同。虽无心立功名,但却能名盖天下;虽然功名盖世,却又能韬光晦迹,不居功名,而逍遥自得。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所讲:“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