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3
编号:13619910
怔忡脏腑辨证的内涵与体会(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3
     4 从肾论治

    心为火脏,肾为水脏,水火者,阴阳之兆也。人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心阳需肾阳之温煦,心阴靠肾精之充盈,所以景岳云:“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怔忡久患不愈者,多为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或两脏精神失用互相影响而成。

    4.1 心肾不交,水火失济 心肾二脏,水火相济,职权有度。心火下降,温养肾水,肾阴上濡,肾阳上载,心阳得振,心阴得润。清代吴澄在《不居集》[15]里提到:“虚损之人,阴亏于下,元海无根,气浮于上,撼振胸臆,是心不能下交于肾,肾不能上交于心,则筑筑心动,惕惕恐畏,为怔忡惊悸者有之”。同时,心血不足,肾之虚衰,亦可成上下失济而发怔忡。《时方妙用》[16]里记“其原于肾水不足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大剂归脾汤去木香加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吞都气丸。如怔忡而实,挟包络一种有余之火兼痰者,则加生地黄、黄连、川贝之类以清之。”除此之外,怔忡发生多与悲思忧怒等情志有关,因此在《类证治裁》[17]里写到:“患者非节劳欲,摄心神,壮胆力,则病根难拔”,并提出“治者务审其病情而调之”,如心脾气血本虚,而致怔忡惊恐、或因大惊猝恐,神志昏乱者,七福饮,甚者大补元煎;如肾水亏,真阴不足致怔忡者,左归饮;如命火衰,真阳不足致怔忡者,右归饮。如三阴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致怔忡惊恐者,大营煎或理阴煎。同时,在《辨症玉函》[18]里用消烦汤治疗因肾水耗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