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196
有毒乌头类中药的毒效网络整合分析:思路与方法(5)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此外,“药物-靶点”和“靶点-不良反应”关联的网络可视化可以为市售药物提供新的作用机制(Mechanism-of-action,MOA)。在个案研究中,“药物-靶点”关联的网络可视化和脱靶的不良反应关联为3种抗精神病药物(菲洛特罗、匹莫齐特、洛沙平)提供了新的作用机制。

    2.2.1.3 毒性作用网络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毒性作用网络通过基因、蛋白、化合物和毒性反应之间的网络构建,可在复杂体系中寻找毒性物质、预测已知化合物的不良反应,为解释其致毒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毒性作用网络在中药研究中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37]。1)寻找单味中药或方剂中的潜在致毒成分: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报道亦逐年增多。然而,受限于中药化学组成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有效辨识其致毒组分或成分的方法。网络毒理学的提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根据某些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相关的毒性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可构建化合物-化合物网络,再在所建网络中加入结构明确的中药成分,进行网络分析,与已知毒性化合物处于同一子簇的中药成分可能就是该药材的潜在毒性成分。对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的毒性成分,应当在中药制剂中严格控制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并在临床上谨慎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2)阐述有毒中药或方剂的致毒机制:古人对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已有独特的见解,中医古籍中也记载了许多有关有毒中药(按其毒性强弱分为大毒、有毒以及小毒中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经验,逐渐形成了中药毒性理论和有效控制有毒中药毒性相关的方法体系,但关于有毒中药的致毒机制尚未进行诠释。因此,揭示有毒中药的致毒机制可为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数据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