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1
编号:13581745
从痰瘀窠囊论治肺结节(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1
     1.3 肺结节的现代医学处理原则 目前各国对肺结节的处理原则不尽相同,可能与地域不同,肺结节进展及预后有差别相关,但总的原则是根据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改变的不同进行个体化处理。早在2009年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共识即根据恶性概率制定了不同的肺结节处理原则:恶性概率=ex/(1+ex)X=-6.827+(0.0391*年齡)+(0.7917*吸烟)+(1.3388*癌症史)+(0.1274*直径)+(1.0407*毛刺)+(0.7838*上叶)认为恶性概率<3%可采取影像学观察,3% ~68%应进一步检查,>68%应以胸腔镜辅助下或完全性的胸腔镜下的楔形切除为主,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如为恶性,应行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对于低概率及SPN<8 mm者均已随访为主 [12]。之后不同的学者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处理原则:如体检发现<4 mm的肺结节,没有合并临床危险因素,通常不需任何处理与随访。>4 mm的肺结节,定期薄层CT随访。一般发现SPN后随访以每3个月为1个单元,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13]。倍增时间(体积增大一倍的时间)>18个月提示良性病变,但磨砂玻璃样结节随访时间应长于2年 [12]。而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肺癌2015年筛查指南(http://www.nccn.org/patients)对实性结节、磨玻璃影及结节、多发磨玻璃结节等具体内容都给出了详细建议,仍以结节大小为主要指标,对不满足手术条件者,均已CT长期随访为主 [14]。综上,目前关于肺结节的危险分层,多根据结节大小,长期动态观察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