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2
编号:13567684
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流灌注量及其坐骨神经NGF受体表达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电针对PDN大鼠一般状况及体质量的影响

    2.1.1 一般状况 空白组大鼠毛色光滑柔软,性格温顺,反应迅速,行动灵敏,每天饮食饮水以及尿量正常,垫料湿度正常,隔日或3 d一换;模型对照组大鼠则毛色枯黄、无光泽,精神萎靡,行动迟缓,爱蜷缩不动,抓取挣扎无力,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每天饮食饮水及尿量均明显增多,垫料湿度明显增加,须每天一换。电针组经过电针治疗后毛色有所好转,精神状态变好,相对模型组比较活跃,但饮食饮水与模型组比较并无太大变化。

    2.1.2 体质量变化 造模前空白组大鼠体质量为(245.13±14.98)g,其他3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251.25±14.46)g、(241.13±11.19)g、(245.50±13.17)g,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之后模型组大鼠造模4、8、12周后体质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 P <0.05)。电针1、2组在造模后各时间点体质量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见表1、图1。

    2.2 电针对PDN大鼠血糖的影响 造模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血糖均高于16.7 mmol/L,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电针组大鼠在治疗4周后血糖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而电针2组在第8周血糖与模型组和电针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