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7
编号:13488783
针灸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7
     由此可见针灸对本病的疗效及相关干预措施的选择等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团队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首先,为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中穴位选择差异的问题,本团队开展了针刺治疗CINV的选穴规律研究,发现在治疗时多选择胃经、心包经、任脉,最常用穴位分别是足三里(ST36)、内关(PC6)和中脘(CV12)。远近配穴应用较多,单穴使用较少[18]。为比较不同穴位选择在CINV中的临床疗效差异,团队逐步实施了多项临床试验研究:首先开展了160例的电针治疗CINV的四臂平行、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共分为内关组、中脘组、内关+中脘组与常规止吐药对照组,研究发现:化疗第3天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组恶心发生率(42.1%)优于其他各组。在化疗第3天四组间恶心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组和中脘组恶心症状轻,主要为1级和2级恶心[19-21]。随后开展了160例的电针治疗CINV的四臂平行、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共分为中脘组、足三里组、中脘+足三里组与常规止吐药对照组,研究发现电针中脘穴对化疗后延迟期恶心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四组间在化疗后第2~4天恶心发生率和恶心发生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脘组止恶效果较优[22-23]。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针刺治疗CINV的疗效差异,本团队设计了多中心四臂平行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分别纳入中脘+上脘(CV13)组、中脘+足三里组、中脘+内关组及常规止吐药对照组。前期的小样本研究(40例)结果在化疗第5天发现中脘+足三里组、中脘+内关组在胃电图结果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在胃体的I导、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主频率(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