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606116
手术室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
手术室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

     【关键词】 手术室; 乙型肝炎病毒; 防护

    据WTO报道,乙肝已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爱滋病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公害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在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的人约占10%,乙型肝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广泛,目前还没有特殊治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医务人员经常接触出血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性较大,而手术室医务人员更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乙肝传播的途径有:①母婴垂直传播,②生活中密切接触,③经血传播,其中最主要是经血传染。缝针刺伤是手术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是手术期间HBV传播的唯一方式。对低度传染性HBV携带者(≤104 /ml HBV感染剂量),可通过缝针以外的方式传播,像空心针刺伤、刀片割伤等,发生虽较少,但确实存在 [1]。加强手术室医务人员HBV感染的防护应当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稍有疏忽,将造成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传染,影响劳动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41人,其中医生16名,护理人员25名;将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医生17名,护理人员23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