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606076
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
     【摘要】 微囊是采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活性物质包合成的微小粒子。药物微囊化后,可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和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并赋予药物新的性质和用途。

    【关键词】 微囊化;缓释;靶向性

    微囊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最先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渥斯特教授发明的,他采用空气悬浮法制备了微囊,并成功地运用于药物的包衣。50年代,美国NCR(国家现金出纳公司)的格林采用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了明胶微囊并将其制成无碳复写纸,获得了专利。60年代,高分子聚合方法应用于微囊制造,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就。伴随着制药新技术的发展,

    微囊的粒径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已有一些微囊产品,但为数不多。多数微囊技术还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但药物被微囊包埋以后,具有其他剂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就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以下综述。

    1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β-胡萝卜素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会被氧化,胡富强等[1]采用复凝聚法制备β-胡萝卜素微囊,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原料药于光照条件下半衰期为6.9 d,而β-胡萝卜素微囊在相同条件下半衰期为24.8 d,β-胡萝卜素微囊为原料药的3.6倍,将β-胡萝卜素制成微囊可增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连烯二醇基[-C(OH)=C(OH)-]的结构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