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605137
三阴三阳源流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
     【摘要】 从《伤寒论》旨出发,溯本求源,认为伤寒六经滥觞于易老,发展于内难,完善于伤寒,包含了认识思想中的时、空、量概念,以及脏腑经络形质概念和气化功能概念。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内涵

    《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被后世称为六经,其含义颇为广泛,并非单纯的经络脏腑所能包容,它是由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古今研讨六经实质,说法三十余种。三阴三阳理论的形成,若自《内经》或自仲景为始,进行断代研究。今所谓三阴三阳,亦即仲景之三阴阳,其形成经过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完善期三个阶段,要弄清《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则必须对此三个时期的三阴三阳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1 萌芽期

    仲景将医经系统和方药系统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除医书而外先秦诸子理论也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书中亦不乏《易》,《老》,河洛之学的思想。阴阳理论的产生,滥觞于《易经》,广布于诸子,如《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列子天瑞》中说:“天地之道非阴非阳”,《荀子天论》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等,都涉及到阴阳这个矛盾对立的哲学概念,早期的太少承阳说,虽然能够较为具体地分析时间和空间,较为清楚地说明事物对立面之间的转化过程,体现量变和质变的道理,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其各方面都存在着偏盛偏衰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