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768582
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7期
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方法 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甲氰咪胍10~15 mg/(kg•d),雾化吸入治疗, 2次/d。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利巴韦林;甲氰咪胍;咽峡炎

    近3年来采用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留院观察的患儿。均符合以下3条标准:①年龄,4个月~7岁,夏秋季突然发热,咽痛、流涎、不敢吞咽;②咽充血,咽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3 mm,周围有红晕,1~2 d后破溃形成浅溃疡;③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龈及颊黏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及年龄分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见表2。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增多者均给予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甲氰咪胍10~15 mg/(kg•d),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2次/d,有专人负责雾化吸入,并询问及观察症状体征,填写观察记录。

    1.3 疗效标准 显效:2 d内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咽峡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4 d内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咽峡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5 d以上,体温仍不恢复正常,疱疹不愈,形成溃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雾化吸入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0/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对两组中治疗无效患儿加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及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1周渐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1],好发于夏秋季,小儿患病后疼痛难忍,妨碍进食,通常还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本文采用利巴韦林和甲氰咪胍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其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98%。其机制为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雾化后使药物分布在呼吸道表面,使呼吸道分泌物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抑制病毒复制。甲氰咪胍是H2受体拮抗剂[2],能竞争性拮抗组胺等炎性介质,妨碍其进一步发挥作用,使渗出减少,水肿减轻,疼痛缓解。另外,甲氰咪胍还有抗病毒作用,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阻止病毒复制,缩短病程,还能增强或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感染恢复。二者联合应用雾化吸入可以较高浓度快速到达靶器官,起效迅速,吸药后数分钟就能起效。本组病例中未出现甲氰咪胍的毒副作用,其中部分患儿可能由于口服退热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使用甲氰咪胍后均有效缓解,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分泌有关。该疗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慕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4.

    [2] 刘树刚,马羚,等.甲氰咪胍佐治流行性腮腺炎34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2):749.

    [3] 聂爱玲,高振芳,高小军.氨溴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20例.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6):471-472., 百拇医药(王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