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768563
浅谈硝酸酯类药物耐药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7期
     硝酸酯类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中最常用的缓解心绞痛一类药物,安全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临床验证,目前几乎是临床医生每天使用的药物,其中近年来大剂量硝酸异山梨酯在 ACS中的应用为ACS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手段。因此,目前国内外仍然不断有新的硝酸酯剂型研制和问世。但是硝酸酯类药物连续应用或频繁给药时迅速发生耐药。主要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整和细胞内硝酸甘油代谢障碍两个方面。

    有机硝酸酯是心血管领域中应用较早和较广泛的药物,虽然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有效,但连续应用24~72 h或频繁给药容易产生耐药,近20多年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高血压患者(EHD)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逐渐增多,硝酸甘油(TNG)、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连续应用(静脉输注、口服或经皮贴片)都有发生耐药的报道,从而限制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其发生耐药的机制引起人们的重视。

    1 硝酸酯类药物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1 氧的供需不平衡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心肌缺血治疗包括降低氧耗和增加氧供两个方面。硝酸酯类药物可同时降低氧耗并增加氧供。

    1.1.1 降低氧耗量 ①扩张静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