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0期
编号:1181210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
    熊斌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AM I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新发AF者33例(AF组),未发生AF者308例(NAF组),AF组依照AF发生时间分为AF1组13例(AM I发病24 h内出现AF者),AF2组20例(AM I发病24 h后现出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心功能、病死率及NAF组和AF1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69.7%vs 52.9%,P0.01),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于NAF组(分别为57.6%vs 39.9%、27.3%vs 13.0%,均P0.01),AF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高于NAF组(63.6%vs 31.8%、27.3%vs 10.7%,均P0.01):AF1组下壁AM I发生率显著高于NAF组和AF2(69.2%vs 40.9%和30.0%,均P0.05),AF2组前壁AM I发生率显著高于AF1组(60.0%vs15.3%,P0.05)。结论高龄、高血病、糖尿病是AM I并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 I梗死部位有关,AM I并发AF者预后更差,应予积极干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房纤颤 预后

    【分类号】R542.22;R541.75

    心房纤颤(AF)是急性心肌梗死(AM I)病程中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使病情加重。本文对我院1999年以来341例AM 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M I并发AF的临床特点及启发性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的, http://www.100md.com
------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AMI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新发AF者33例(AF组),未发生AF者308例(NAF组),AF组依照AF发生时间分为AF1组13例(AMI发病24 h内出现AF者),AF2组20例(AMI发病24 h后现出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心功能、病死率及NAF组和AF1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69.7%vs 52.9%,P<0.01),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于NAF组(分别为57.6%vs 39.9%、27.3%vs 13.0%,均P<0.01),AF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高于NAF组(63.6%vs 31.8%、27.3%vs 10.7%,均P<0.01):AF1组下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NAF组和AF2(69.2%vs 40.9%和30.0%,均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AF1组(60.0%vs15.3%,P<0.05)。结论 高龄、高血病、糖尿病是AMI并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有关,AMI并发AF者预后更差,应予积极干预。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房纤颤;预后(熊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