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296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1期
     2 讨论

    2.1 有关诊断

    2.1.1 病因诊断 胆源性胰腺炎目前尚无严格定义,国内外均存在争议。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胆石性胰腺炎(Gallstone pancreatitis[2]),亦有说胆性胰腺炎(Biliary pancreatitis[3]),其中biliary包含胆管的和胆囊的两重意思。国内的钮宏文[4]认为胆源性胰腺炎的定义须包括:①在胰腺炎的急性阶段,有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影像证据;②胆总管B超和CT示直径>1.2 cm;③临床上有肉眼可见的黄疸;④临床上有梗阻性胆管炎的表现。对胰腺炎并有胆囊结石患者,若无上述表现,应诊断为“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该定义的主旨是胆总管必须有梗阻存在。根据本院的资料认为,只要符合下述两个条件,即可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①胰腺炎的急性阶段;②存在胆道系统的活动性病变(梗阻和/或感染。其最大可能的致病因素是胆石症,约占50%~60%。本组占52.2%,临床化验可见除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尿淀粉酶上升外,若SGPT、AKP、胆红素也有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因此在临床上诊断胆源性胰腺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必须有充分证据证实胆道系统疾病处于活动期,如肝内胆管、胆囊、肝外胆管阻塞感染,结石或/和蛔虫嵌顿;②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须除其他腹内脏器炎症等引起的淀粉酶的非特异性升高,应把尿淀粉酶高于1000~1200 U/L、血淀粉酶高于500 U/L作为标准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