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150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张青莲
第1页

    参见附件(671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2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20例,健康正常组20例,用全自动十二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离散度数值,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为56.3±9.2,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Q-T测量值为30.4±7.5,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将康对照组,Q-T测量值30.4±6.8,机型心律失常发生率23%。结论 血压升高不会影响Q-T离散度,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影响Q-T离散度,使其增大,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呈正相关,Q-T离散度可作为检测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有价值的指标。

    【关键词】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心律失常

    近几年来,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控制率低,长期血压高导致左心室肥厚,成为心脏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导致患者猝死的可能性增加。而Q-T离散度是一项评价心室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性,使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较正常人延长,即心室肌心电不稳定增大,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二年来通过对我院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测量Q-T离散度,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探讨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机车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门诊与住院高血压患者40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20例,非左心室肥厚者20例,均按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0岁,健康对照组20例,为年青体检正常者,年龄20~40岁。高血压患者均经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及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 ①常规心电图均为全自动十二导联心电图;②动态心电图 24 h检测心律失常;③测量十二导联心电图,纸速25 mm/s,测量Q-T 间期从Q波起点至T波终点,不同导联的最长的Q-T 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为Q-T离散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为56.3±9.2,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Q-T 间期测量值30.4±7.5.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健康对照组Q-T 间期测量值为28.5±6.8,机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前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列表如下。

    表1

    Q-T间期测量值与心律失常关系列表

    组别Q-T测量值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左心室肥厚组56.7±9.264%

    非左心室肥厚组30.4±6.813%

    健康正常组28.5±6.80

    3 讨论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明显大于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其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Q-T间期增大,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程度越高,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增加,猝死亦增加。

    Q-T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造成的[1]。本文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Q-T间期较非左心室肥厚及正常健康人明显延长,这表明血压升高不影响Q-T离散度,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是影响Q-T增大的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猝死增加[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7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