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974250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0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5日 蒋永顺
第1页

    参见附件(619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其机制。方法 对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CT表现,腰穿测压结果进行分析。针对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不同特点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头痛头晕消失或好转34例,恶心呕吐消失14例,轻瘫均好转。CT复查示积液消失48例。症状缓解,积液减少2例。术后继续随访1~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积液量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老年;外伤性

    由于老年人常有脑萎缩,老年人极易发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对我院3年内收治的50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情况作分析,总结诊治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50例,男32例,女l8例;年龄44~81岁,平均60岁。其中合并不同程度颅内小血肿12例,脑挫裂伤20例,颅骨骨折3例,合并呼吸衰竭6例,气胸9例。伤后CT复查发现积液时间分别是:伤后3 d内12例,3 d~3周22例,3周后16例。单侧者19例,双侧者31例。以额颞部多见,额颞顶区次之,积液量为24~76 ml。保守治疗10例,均表现为轻度头晕、头痛,经保守治疗逐步康复;手术治疗40例,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2例,抽搐4例,单侧肢体乏力1例,剧烈头痛、呕吐4例,同时出现3项以上症状、体征者2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4次以上的CT检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均在伤后1~8 d内第一次。CT扫描时发现。单侧硬膜下积液量6~45 ml,平均24 ml;双侧积液量24~76 ml,平均38 ml。积液CT值7~21 Hu。合并颅骨骨折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挫裂伤27例,少量硬膜外血肿19例。距第一次CT检查1~8 d内行第一次CT复查。以后根据临床表现间隔4~16 d行动态CT扫描观察。其中消退型9例,稳定型17例,进展型21例,演变型3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0~30 d 7例,30~40 d 29例,40~50 d 14例。CT显示为硬膜下新月形混杂、高密度占位病变[1]。单侧血肿19例,血肿量40~65 ml,血肿部位均与原积液部位一致,其中低密度影4例,混杂密度影8例,高密度影8例,其中4例中另一侧仍有少量积液;双侧血肿31例,血肿量55~110 ml,其中混杂密度影16例,高密度影15例。

    122 腰椎穿刺测压 腰椎穿刺测压检查42例,压力偏高者27例,正常压力者10例,压力偏低者5例。

    123 药物治疗 受伤早期均接受脱水、对症治疗,配合CT动态观察,一旦发现硬膜下积液,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停用脱水剂,改用加强神经营养及扩张血管、改善脑微循环等药物[2];部分患者术后配合神经营养及扩张血管、改善脑微循环等药物治疗。

    124 手术治疗 对10例积液量少的患者仅行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其余4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单纯钻孔置管外引流12例术后引流管入口高度保持在6~11 cm。当复查示积液基本消失后,夹闭引流管48 h,无颅内压增高时再次复查CT,示积液无增加即拔管。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14例,多为钻孔置管外引流疗效不佳的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14例,多为置管外引流术后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2 结果

    随访3个月,头痛头晕消失或好转34例,恶心呕吐消失14例,轻瘫均好转。CT复查示积液消失48例。症状缓解,积液减少2例。术后继续随访1~4年,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由于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在脑部形成一个面向硬膜下腔的单向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但却不能回流,逐渐在硬膜下腔形成张力性液体滞留;其次颅脑损伤破坏血脑屏障,血浆成分渗出形成积液,聚积到硬膜下腔,积液内的蛋白含量增高,使渗透压升高,使周围脑组织和蛛网膜下腔的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多;外伤后引起颅内压平衡失调,脑脊液向压力减低区聚积[1]。此外,老年人常见的脑萎缩、过度脱水、低颅压、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硬膜下积液形成的促进因素。

    在50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中我们体会到,不同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积液量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因老年人相对颅腔容积大,积液量<30 ml、症状轻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1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