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139184
临床静脉输液的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7期
     【关键词】 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因素

    作者单位:272100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据统计[1],门诊患者中有30%要行静脉输液加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平均有95%要行静脉输液加药物治疗,静脉输液对多种疾病的康复和抢救危重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静脉输液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不仅可能导致原发病的加重、恶化或死亡,而且会新生病灶。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输液对机体产生影响程度的研究力度。本文就输液的潜在风险综述如下。

    1 发生输液反应

    1.1 药物过敏反应 在输液反应中药物过敏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葡萄糖溶液为酸性,可致血栓性静脉炎,稀释血液还可引起红细胞聚集,甚至发生溶血。不适当应用含葡萄糖的大输液时可使血糖在应激性高血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高,加重脑缺血缺氧的损伤。胶体溶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等。右旋糖酐每天使用剂量>1~2 g/kg,会引起凝血障碍,除了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外还可降低Ⅶ因子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形成,以及血液稀释所致的凝血因子减少,同时可造成配血型时的假凝集现象。低分子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有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右旋糖酐和明胶制剂均可引起过敏反应,羟乙基淀粉可直接激活血浆酶系统,引起类过敏反应。胶体液的扩容作用,亦可增加脑灌注压及颅内压[2]。

    1.2 热原反应 热原是指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总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