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9791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邹力君
第1页

    参见附件(203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及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临床效果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breast carcinoma by improvement radical correction in retention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

    ZHOU Li jun.

    Breast Surger,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ity,Henan 4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result of breast carcinoma by improvement radical correction in retention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breast 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which were divided into detec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hemorrhage of operation of detec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upper limb decreased、skin stabbing pain and relapse rate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result is obviously

    the prognosis is good.It’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Breast carcinoma improvement radical correction;Retention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s;Effect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生率的逐年增高,人们对于手术方法、范围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1,2]。选择何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成为我院乳腺外科讨论的热点问题[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0岁,平均(46.7±15.5)岁,绝经期20例,围绝经期40例,生育期20例。肿瘤所在位置:外上象限者55例,外下限者16例,内上象限者9例。参照1997年UICC国际临床分期,经过穿刺或乳癌保乳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Ⅰ期28例,Ⅱ期48例,Ⅲ期4例。肿瘤直径3.0~7.5 cm。组织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55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黏液腺癌1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观察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对腋淋巴结进行清扫同时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根据肿瘤的位置采用乳房表面横形切口、梭形切口,游离皮瓣,向内侧到达胸骨旁,向外侧到达腋后线,向下到达肋弓下缘,向上到达锁骨,翻转乳腺组织,自胸骨旁向外由胸肌表面切除乳腺组织和胸肌筋膜到达胸小肌边缘。在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的同时切开喙锁筋膜,暴露腋静脉,沿着腋静脉有内测向外侧清扫腋静脉、周围淋巴脂肪组织,由上向下沿着胸臂,到胸小肌外侧缘第二肋间隙可见到向下外侧走形的肋间臂神经,和胸长神经相垂直,直径约为2 mm,有2~3个分支,沿着该神经从内向外仔细解剖并且清除其周围的脂肪组织,顺着走形向远端追踪游离到上臂内侧处。保护好肋间神经。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

    1.3.2 观察两组患者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及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的比较(如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3088.7±9.577.5±8.6

    观察组5070.2±6.968.5±6.5

    T值10.065.30

    P值<0.05<0.05

    表2

    两组患者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及复发率情况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复发率

    对照组305 (16.7%)4(13.3%)3(10%)

    观察组500(0)0(0)0(0)

    T值18.2214.2510.53

    P值<0.05<0.05<0.05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2.2 两组患者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及复发率情况的比较(如表2)观察组上肢感觉减退、皮肤刺痛及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不断深入认识和对手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肋间臂神经的存留问题进行了探讨[5,6]。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腋淋巴结进行清扫,切除肋间臂神经,原因是避免存留肋间臂神经可能不利于腋下脂肪、淋巴组织的彻底清扫,增加了患者转移和复发的风险[7,8]。但是如果切除肋间臂神经可能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的异常感觉,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后方和腋窝皮肤出现麻木、疼痛及持续烧灼痛等临床症状。肋间臂神经是第二肋间神经的侧支组成的感觉分支,通常为上支或者上干,和臂内侧皮神经联合构成,可以有第三或者第一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参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