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097723
拟做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IVF ET)妇女的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现状及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9期
     国内牟善芳[15]等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及结局的影响,他们将80例难治性不孕症IVF ET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IKAP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指导其丈夫对妻子进行全程的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SCL 90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这就表明系统而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IVF ET的临床妊娠率。

    4 总结和展望

    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地认为,IVF ET妇女在各个阶段均有较多的负性不良情绪,以抑郁焦虑的情绪最为显著。动物学研究发现切除卵巢的猴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释放[16], 证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与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相关的关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