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134016
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李新源 张艳新
    参见附件(12kb)。

     【摘要】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心律平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心肌缺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早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ST段幅度及下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优于心律平。

    【关键词】 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冠心病;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60例,均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随机分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与心律平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8±10)岁。室性早搏20例,房性早搏1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8)岁;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6例。除外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危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早搏类型、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 g,3次/d,口服用药4周,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5 d。对照组加用心律平150 mg,3次/d,口服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检查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率53.3%,有效率26.7%,无效率20.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率46.7%,有效率30.0%,无效率23.0%,总有效率76.7%。

    治疗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房性早、交早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心肌缺血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 h早搏次数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ST下降幅度及时间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例稍感到恶心,2例头晕、面红,均可耐受,用药3 d后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

    作者单位:844400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人民医院

    滞,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而停药。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与心肌缺血程度呈正相关,当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时,线粒体氧化代谢减少,血液循环中游离脂酸含量增多导致局部肌节段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使传导不均一,易发生折返。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单向阻滞的主要机制[2]。心律平有负性肌力、抑制房室传导作用,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限制了它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