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732
ALT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岳冬梅 王凌燕 姚能才 窦存芳 罗晓菡 石来新 卢英民
第1页

    参见附件(3658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可能机制及ALT在其中的可能作用和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NAFLD的患者125例;正常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分为二个亚组: A组(ALT大于40IU/L)60例;B组(ALT小于40IU/L)65例。测定各组空腹血糖(GLU) 、血尿酸(UA)、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结果 ①观察组高血压病发病率、血清空腹GLU水平、尿酸、CRP 、TC、 TG、LDL-C 、IM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相比,血尿酸水平、IMT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GLU、TC、TG、LDL-C、Apo B水平有增高趋势,HDL-C、Apo A1水平、Apo A1/ Apo B值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LT水平与患者血压值(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9;0.381、P<0.05)。结论 ①NAFLD是高血压发病的易患因素。②NAFLD患者中ALT水平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有关。③NAFLD促进高血压病发生的可能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平滑肌增生、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人群合并高血压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NAFLD与高血压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进行了本文的实验设计,旨在进一步探讨NAFLD和高血压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于中日联谊医院诊断为NAFLD的患者125例,其中男64例,女61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52.5±10.3)岁;对照组:选自中日联谊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105例,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49.3±10.4)岁。根据血清ALT水平将观察组分为二个亚组,A组(ALT大于40IU/L)60例;B组(ALT小于40IU/L) 65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入选:①应用糖皮质激素者。②既往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病等肝脏病史。③其他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等)。④饮酒折合乙醇量大于140 g/周(女性大于70 g/周)。⑤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及肺、脑器质性疾病。⑥近期有创伤、手术、感染史者。⑦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观察指标与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采集一般资料。①吸烟史:吸烟阳性定义为吸烟指数(支/天*吸烟年数)≥100。②酗酒史:酗酒阳性定义为饮酒指数(克/天*饮酒年数)≥150。③血压:使用标准台式汞柱血压计,以患者休息15 min后取坐位测量3次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为准,以Korotkoff第一期为收缩压,第五期为舒张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1.2.2 空腹血糖(GLU)、血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血清载脂蛋白B(Apo 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CRP):应用美国BECKMAN 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用试剂盒均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所用血清标本采自入选人员空腹12 h清晨肘静脉血5 ml,即刻于4℃、3000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Ependorff管,-20℃冰箱中冰冻保存待用,全部标本于试验时一批测定,以减少批间差异。

    1.2.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受试者仰卧,扫查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取舒张末期测量管腔-内膜界面的前缘到中层-外膜界面前缘的垂直距离作为IMT。分别测量左、右颈总动脉远端分叉1 cm处、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窦部IMT值3次,取平均值。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IMT。

    1.2.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NAFLD。超声检查使用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NAFLD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所制定的“NAFLD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 g/周(女性<70 g/周)。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腹部超声有以下表现中的两项: a.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b.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c.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主要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空腹GLU、UA、CRP、TC、 TG、LDL-C、IMT明显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高血压患病率、UA、IMT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GLU、TC、TG、LDL-C、Apo B水平有增高趋势,HDL-C、Apo A1水平低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指标见表1

    2.2 血清ALT水平与血压相关性

    ALT水平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9;0.381、P<0.05)。ALT水平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分析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NAFL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且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对血压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López-Suárez A等[1]指出NAFLD患者中高血压病患病率增高,而高血压患者中NAFLD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并且在未患高血压病人群中,NAFLD患者收缩压水平高于与普通人群,而舒张压水平无明显改变。本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且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与López-Suárez A的研究结果一致。本实验中还观察到A组高血压患病率、IMT高于B组,提示NAFLD与动脉硬化发生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65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