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748
新生儿窒息患儿早期凝血功能状态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徐建强
第1页
第4页

    参见附件(5691KB,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24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 与对照A和B组比较,观察A1和B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FDP、D-D二聚体、PLT均无显著差异,观察A2和B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PLT无显著差异,Fbg降低、FDP明显升高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D-D二聚体和FDP三者结合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为敏感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凝血功能;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窒息可引起机体缺氧、酸中毒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机体的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而致凝血功能异常。本文通过观察新生儿窒息后足月患儿和早产患儿各80例的凝血功能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其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120例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三组患者在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羊水等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三组患者在日龄、胎龄、出生体质量、羊水等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

    足月儿、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患者血气分析均正常而重度窒息组患者血气分析有轻到中度代谢性酸中毒。

    1.1.1 观察A1组组40例 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28.00~36.86(35.59±2.33)周,日龄3 h~12 h(6.79±1.64),出生体质量1000~2500(1998±366)g。观察B1组40例: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37.00~41.86(38.59±2.13)周,日龄0.3~16.5(6.79±1.64)h,出生体质量2540~4035(3247±546)g。

    所有80例均未发现抽血时血液易凝或拨针后出血不止。

    1.1.2 观察A2组40例 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28.00~36.86(35.99±2.38)周,日龄2~18.5(7.02±1.58) h,出生体质量1100~2450(2025±358)g。观察B2组40例: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37.28~41.72(38.99±2.38)周,日龄0.3~16.5(7.02±1.58)h,出生体质量2500~4105(3311±568)g。

    所有80例患儿抽血时血液易凝或拨针后出血不止,但无出血症状。

    1.1.3 对照A组40例 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28.26~36.74(35.82±2.26)周,日龄0.4~16.3(7.10±1.54)h,出生体质量1180~2485(2059±340)g。对照B组40例:男20例,女20例;自然分娩20例,破宫产20例;胎龄37.14~41.86(38.82±2.26)周,日龄0.4~16.3(7.10±1.54)h,出生体质量2580~4085(3309±550)g,所有40例患儿入院时无围产期窒息史、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无感染病史且均未发现出血症状且抽血时血液易凝或拨针后出血不止。

    足月儿和早产儿各三组在性别、分娩方式、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凝血功能指标测定方法 所有240例病例于入院后1 h内和结果异常病例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5 d内每天均采静脉血2 m1,EDTA抗凝,离心分离血浆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采用乳胶凝聚法测定血浆血浆D-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FDP)。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外周血血小板值。所有具体操作均由专人按说明书进行。

    1.2.1 血凝分析试剂(产品批号:00375)由法国STAGO有限公司提供;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产品批号:426057)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D-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产品批号:809600)由德国美创公司提供。

    1.2.2 实验仪器 法国STAGO公司半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于入院后均按新生儿窒息进行常规治疗。

    1.3.2 观察A2组和观察B2组共80例凝血功能异常者于确诊后即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合肥兆科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70709)皮下注射,20~40 U/(kg·次),每12 h 1次,连用5 d,期间每天监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加用冷沉淀(1~2U)或血浆10 ml/(kg·次)补充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算术均数±标准差(x±s)表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691KB,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