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425
5例Fahr病的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李泽文 邱克军 古如坚才
第1页

    参见附件(2557KB,2页)。

     Fahr病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锥体外系铁钙沉着症或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为一种罕见疾病。张雪哲等于1990年首先报道1例,迄今国内报道已近二百例。

    现报告我院2007年到2011年发现的5例病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为男性,藏族(高原世居人)4例,汉族(高原移居人)1例,年龄分别为29岁、17岁、5岁、13岁、27岁,4例藏族患者间无亲属关系,为散发病例,未能追查是否有家族相同病例。全部病例均排除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和其他与基底节钙化相关的疾病。

    1.2 临床表现 反复癫痫发作2例(1例为大发作,1例为失神性小发作)。以智力发育低下为表现的1例,无临床症状,因其他原因行颅脑CT检查发现的2例。本组患者3例患者行甲状腺激素及血清钙磷检查未发现异常,2例未行相关检查。

    1.3 CT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两侧基底节相对对称性钙化5例,小脑齿状核钙化3例,双侧额叶白质钙化的3例,脑室旁钙化2例。

    病例1:男,汉族,28岁,临床表现为癫痫病史1年。

    病例2,藏族,男,29岁,无临床症状,因头部外伤行CT检查时发现。

    病例3,藏族,男,17岁,以癫痫病史入院检查。

    2 讨论

    2.1 本病由Fahr于1930年首先报道1例,后来由Moskowitz等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影像上有双侧基底节钙化。②无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表现。③血清钙、磷正常。④肾小管对甲状旁腺素反应功能正常。⑤无感染、中毒、代谢等原因[1] [3]。 Fahr病可为散发,亦可有家族遗传性发病倾向。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性染色体遗传,基因位点在14q,有些患者发现16号或18号环形染色体[2],尽管对于此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化学方面已有部分研究,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多为父传子或女,或同胞患病,即父亲患病,其子女均可患病。CT是目前诊断Fahr病的首选且重要手段,尤其对本病钙化的诊断,其准确性超过MRI[1]。

    2.2 本病的鉴别诊断

    主要与容易产生基底节钙化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节性硬化等相鉴别。

    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CT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和大脑皮髓交界区对称性钙化,一般钙化灶面积大,与Fahr病钙化十分相似,但临床常表现为低血钙性搐搦,有甲状腺疾病史,血生化检查为低血钙、高血磷。②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的胶质结节或结节状钙化,大脑和小脑均可发生。其特征是沿侧脑室外侧壁分布,为较小的类圆形病灶,多突向侧脑室内,边界清楚,直径在10 mm以下。胶质结节呈略高密度,可被强化。临床上痴呆症状较明显,面部多有皮脂腺瘤。③巨细胞病毒感染:CT检查可见脑室系统扩张,周围髓质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边缘散在斑点状钙化及小头畸形,均为较特异的征象。④弓形体病:CT特征性表现是脑内钙化,呈点状或弧线状,多见于基底节区,也可见于室管膜下及额叶和顶叶,合并大脑发育不全或神经系统畸形常见。临床上诊断主要依靠弓形体抗体的脑脊液或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查。而DEFA2,GH,I,A 综合征的钙化呈脑回样分布于枕、顶叶皮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