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173
抚触联合深呼吸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吴宁宁 唐祖芝 洪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抚触联合深呼吸干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一般常规护理外,在术中给予抚触和深呼吸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药初始用量及术中使用情况、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术中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的麻醉药初始用量无差异;观察组产妇术中麻醉药追加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需追加麻醉药的例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底(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实行抚触和深呼吸干预,能增加产妇的术中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抚触;深呼吸;剖宫产;护理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放宽,剖宫产率正在逐年上升[1]。单纯母婴安全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模式的需要,如何让产妇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减少术中不适和并发症,提高产妇满意度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2]。为了减轻产妇手术的疼痛, 提高产妇术中舒适度,笔者应用一般常规手术护理和深呼吸与抚触干预护理对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12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排除其他内科合并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受教育程度、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均为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均为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麻醉平面均达T8~T10水平,术中根据需要追加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必要时静注芬太尼及氟哌利多镇痛。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由巡回护士将产妇接入手术间,安置平卧于手术台上,核查产妇个人信息无误后,叮嘱产妇麻醉及手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后进行有序的操作。观察组:接受深呼吸与抚触护理干预,由手术巡回护士实施。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抚触与深呼吸护理。产妇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医师在给产妇实施麻醉操作时,有的产妇因子宫收缩而疼痛难忍,巡回护士让产妇做缓慢深呼吸,握紧产妇的手,轻轻抚摸产妇的前额,缓解疼痛及缓解因体位造成的压迫感、不适感。手术期间,巡回护士细心观察产妇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发现产妇有紧张或疼痛表情时,也及时地抚触产妇的前额,并让产妇做缓慢而深的呼吸,给产妇以安慰、鼓励和精神支持。

    1.2.2 观察指标 ①利多卡因初量及术中追加量。②术中追加麻醉药的病例数。③术中使用辅助静脉镇痛药的病例数。④手术时间。⑤术中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⑥术中低血压发生的例数。⑦术后次日调查产妇对手术当日的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以下为不满意。⑧术中疼痛程度:术后次日让产妇回忆术中疼痛程度。根据VSA评分将疼痛分为三级[3]:Ⅰ级,0~3分无痛或轻微疼痛;Ⅱ级,4~6分中度疼痛;Ⅲ级,7~10分剧烈疼痛。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药用量及术中镇痛效果 两组产妇术前利多卡因的初始用量无差异;观察组术中有12例需追加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而对照组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因追加利多卡因效果不佳而辅助静脉镇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利多卡因平均追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术中出现剧烈疼痛的产妇分别为3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Ⅱ级疼痛产妇明显减少(P<0.05),Ⅰ级疼痛的例数相当(P>0.05),见表1。

    2.2 手术时间及术中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手术当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及剖宫产适应证的放宽,剖宫产手术越来越多。虽然大多数产妇都是择期手术,但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既可降低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供氧,又可降低产妇的痛阈,使产妇身心痛苦,不利于手术配合,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4]。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对产妇的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直接影响产妇在麻醉及手术中的身体状况,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5]。

    研究表明,术中疼痛是影响产妇术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多是麻醉效果欠佳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6],恐惧会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麻醉诱导用药增多,恢复期延长[3]。而抚触能舒缓产妇心理压力[7],深呼吸能减轻产妇疼痛[8]。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术中出现剧烈疼痛,需静脉辅助用药,考虑和硬膜外麻醉效果差有关,抚触和深呼吸对此类疼痛缓解无效。

    抚触舒缓压力,提高痛阈的机制可能与兴奋皮肤浅层触觉感受器,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7]。深呼吸提高痛阈可能与刺激肺泡牵张器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8]。同时抚触和深呼吸还能转移注意力,使产妇放松,从而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各种身体不适,保证了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抚触和深呼吸能明显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提高痛阈,增强术中镇痛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过抚触和深呼吸干预,术中需追加麻醉药的例数明显减少,术中平均麻醉药用量也相应减少,且两组产妇麻醉药初始用量无差异,排除了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更佳是由于使用麻醉药剂量较大这种可能;相反,由于抚触和深呼吸干预使产妇痛阈提高,术中需追加的麻醉药反而明显减少。由于产妇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舒缓,痛阈提高,术中肌松效果好,配合程度高,减少了术中因等待追加麻醉药显效所耗费的时间,使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这无疑对增加术中产妇舒适度,减少麻醉手术并发症也是有利的。同时,经过抚触和深呼吸干预,产妇在术中能处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观察组中仅术中出现剧烈疼痛者对手术过程不满意,而对照组中多位中度疼痛产妇对治疗过程不满意,提示术中使用抚触和深呼吸干预也是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能增进护患沟通,增加产妇术中舒适度,提高治疗的满意度,这对缓解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无疑也是大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对使用抚触和深呼吸干预,能舒缓产妇紧张情绪,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提高术中镇痛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增加产妇术中舒适度和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蔡万玉. 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1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