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111
中药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王雁梅 任京力 康美清 邢志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葛根芩连五炭汤能改善中医主症积分(P<005),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葛根芩连五炭汤;溃疡性结肠炎;炭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病区的活动期UC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腹泻、黏液血便、腹痛。②结肠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③钡灌肠X光片见结肠袋有毛刺状,肠管僵直,肠内有充盈缺损,黏膜象皱襞走行紊乱。④大便培养两次无细菌生长。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中医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2],主症:腹泻、脓血便或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次症:肛门灼热、身热、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年龄18~65岁,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14 排除标准 ①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②孕期和哺乳期妇女。③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细菌性痢疾、肠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⑤不合作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方药组成:葛根20 g、黄芩10 g、黄连10 g、当归炭10 g、山楂炭10 g、荆芥炭6 g、乌梅炭20 g、地榆炭20 g、生甘草6 g。每日2剂,其中1剂煎汁400 ml,分2次温服。另1剂煎汁浓缩至100 ml,于每晚睡前行保留灌肠,灌肠液36℃左右,采取取左侧卧位灌入,然后取膝卧位15 min,再平卧,保留1 h以上。

    152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 g/次,4次/d。

    以上两组均以20 d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判疗效。

    16 疗效评价

    16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对腹泻或脓血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在治疗前后的积分根据证候效应指标的量化分级标准拟定[2]计算,见表1。

    162 疾病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总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次症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病变,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近几年我国的UC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统计近15年文献,累计达14万例[3]。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腹痛”等范畴。活动期UC病机为湿热侵及脾胃,壅滞肠间,气血搏结,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名方之一,此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病。我们在此方基础上加五味炭制中药组方,方中主药葛根味甘、辛而凉,有解肌清热、升清止痢之功;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当归炭、荆芥炭、山楂炭养血祛风、活络止血;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乌梅炭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走而不守,祛邪而不伤正,共奏清热解毒化湿、化瘀护膜生肌之功[4]。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应用最有特色的一类传统药物,主要以“血见黑为止”的理论为指导,中药制炭的目的主要是使药物产生或增强收敛、止血、止泻作用以及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研究表明[5]荆芥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地榆、乌梅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滋补类的中药制炭,可使其补而不腻;化瘀类中药制炭,可使其祛瘀而不伤血;寒凉中药制炭,可使其清热而不伤胃。

    本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五炭汤对UC的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有很好的改善功效,主症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对诸症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应用葛根芩连五炭汤组达9333%,与西药组70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参 考 文 献

    [1] Hanauer S B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Inflamm Bowel Dis,2006,12(S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