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46687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宋永青 谢艳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13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 根据术式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与观察组(77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腮腺浅叶全切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的腮腺浅叶次全切术治疗, 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 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腮腺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相比, 腮腺浅叶次全切术具有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保留患者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腮腺浅叶全切术;腮腺浅叶次全切术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其术式包括腮腺浅叶全切术、腮腺浅叶次全切术等类型[2], 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性40例, 女性32例;年龄25~69岁, 平均(43.5±7.8)岁;肿瘤直径0.7~11.9 cm, 平均(4.9±2.1)cm;多形性腺瘤57例、腺淋巴瘤15例。观察组男性42例, 女性35例;年龄23~68岁, 平均(42.1±7.4)岁;肿瘤直径0.5~11.6 cm, 平均(4.7±2.0)cm;多形性腺瘤58例、腺淋巴瘤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腮腺浅叶全切术治疗, 方法如下:①给予患者全麻或者局麻 ......
------
    宋永青 谢艳霞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术式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腮腺浅叶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的腮腺浅叶次全切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腮腺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相比,腮腺浅叶次全切术具有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保留患者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全切术 腮腺浅叶次全切术

    【分类号】R739.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术式包括腮腺浅叶全切术、腮腺浅叶次全切术等类型[2],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