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4期
编号:13128153
门诊使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陈彩云 程志宏 樊龙 林庚蓉 罗莉婷
重组人干扰素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是1~7岁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蒲地蓝口服液和干扰素门诊使用情况来评估蒲地蓝口服液在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成蒲地蓝组和干扰素组。蒲地蓝组给予口服蒲地蓝口服液:0.3 ml/(kg·次), 最大量10 ml/次, 3次/d, 疗程为5 d;干扰素组给予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1b 3~5 万单位/(kg·d), 疗程为5 d。观察两组患者退热天数、疱疹消退天数、使用退热药次数、治疗失败后转住院人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蒲地蓝组在退热天数、疱疹消退天数短于干扰素组(P<0.05), 使用退热药次数少于干扰素组(P<0.05), 治疗失败转住院患者少于干扰素组(P<0.05)。蒲地蓝组有1例不良反应, 干扰素组有2例不良反应(P>0.05)。结论蒲地蓝口服液在门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蒲地蓝口服液;疱疹性咽峡炎;重组人干扰素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是1~7岁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1]。疱疹性咽峡炎常年均可发生, 夏秋季是发病高峰, 常有地区流行性发病[2-5]。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特征。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肠道病毒是RNA病毒, 目前抗病毒药物中最常使用有利巴韦林和干扰素[6, 7]。但是利巴韦林和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大[8, 9], 所以目前需要寻求一种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等药物组成[10],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之功效, 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现将蒲地蓝口服液与传统干扰素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

    1. 2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超过38℃), 伴有咽痛、流涎, 咽部、硬腭、颊部至少一处有疱疹[11]。

    1. 3排除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手、足、臀部有皮疹的患者, 既往有先天性疾病患者, 或者来本院治疗前已经用过抗病毒药物的患者。

    1. 4分组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蒲地蓝组和干扰素组。蒲地蓝组除了其他治疗外给予口服蒲地蓝口服液, 0.3 ml/(kg·次), 最多10 ml/次, 3次/d, 疗程5 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