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19776
1例坏疽性脓皮病溃疡创面应用新型敷料处理的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在坏疽性脓皮病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新型敷料用于1例会阴部及臀部坏疽性脓皮病溃疡的创面处理。 结果 经过10 d的治疗, 创面肉芽生长良好。 结论 新型敷料对坏疽性脓皮病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溃疡;新型敷料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renosum, PG), 由Brunsting等于1930年首先报告, 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皮肤病, 其皮损形态有一定的特征[1]。本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 以40~60岁最常见, 少见于儿童[2], 局部表现初发皮损短期内迅速坏死形成溃疡, 溃疡边缘皮肤呈紫红色, 表面附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 疼痛明显。病情严重, 反复发作, 发生原因不明, 目前观点大多认为与系统性免性疾病有关, 常合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等, 全身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 局部创面的处理方法无统一标准。有报道用双氧水、安尔碘、呋喃西林、高锰酸钾等清洗, 创面湿敷庆大霉素、红花注射液或鹅颈灯照等, 采用暴露疗法为主, 而采用新型敷料进行创面处理的报道较少, 见有报道应用亲水性敷料进行伤口处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