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6期
编号:12949803
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 46例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根据诊断类型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23例。A组为持续性尿崩症患者, B组为短暂性尿崩症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B组患者血渗透压、血钠、24 h尿量均明显降低(P<0.05), A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血渗透压、血钠、24 h尿量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4分以下患者例数显著高于B组, 而5分以上患者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抗利尿激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 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而B组患者抗利尿激素先增加后降低, 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发现B组患者生存情况良好, 而A组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其预后情况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以及24 h尿量有关, 不同类型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其预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鞍区肿瘤;重度颅脑损伤;中枢性尿崩症;临床诊断;预后情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59

    中枢性尿崩症(CDI)是临床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