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33期
编号:13212617
手足口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的波动情况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
     【Key words】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C reactive protein; Hyper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Children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 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2]。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

    见。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次分析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的波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收住院的103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