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01617
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4期
     小儿误服药物或毒物中毒为儿科急诊常见的急症之一, 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见, 洗胃是抢救此类患儿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洗胃将患儿体内的药物或毒物及时、有效的清除, 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或毒物的吸收, 减轻对各个脏器的损害。为了提高洗胃技术的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 许多临床专家一直致力于洗胃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现将洗胃时机、胃管的种类及选择、置管方式与改进、插入深度、洗胃液温度与用量、体位、洗胃液的选择及洗胃方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洗胃时机

    当诊断明确后, 除外强酸、强碱中毒, 应尽快采取洗胃急救措施, 越早采取效果越好。临床上普遍做法是在发生中毒后的6 h内采取洗胃措施, 如中毒时间>6 h, 则大部分毒物已吸收进入体内, 此时如采取洗胃治疗效果不显著。中毒时间虽已>6 h甚至更长时间, 呕吐物中或洗胃液中仍闻有有机磷农药味, 因此在临床上不能因中毒时间>6 h而放弃洗胃治疗[1]。潘德田等[2]通过对36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研究认为, 有机磷农药中毒即使>6 h甚至24 h仍要进行洗胃, 因为中毒72 h的患儿死亡后, 尸检切开胃时仍有很浓的农药味。目前一致认为, 对有机磷类中毒者应不受时间限制, 应该立即、反复、彻底地洗胃[3]。

    2 胃管的种类及型号选择

    恰当地选择胃管直接影响洗胃效果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