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23期
编号:13413867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4.02±2.30)分、BI评分(66.54±10.3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54±2.36)、(51.54±10.2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较佳,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片;脑梗死;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43

    脑梗死是臨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 好发于老年人, 存在较高的致残以及致死几率[1]。本文就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诊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实验伦理学原则, 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检查, 证实为脑梗死;②在发病后48 h内入院治疗;③首发脑梗死且梗死部位为大脑中动脉;④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配合研究;②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③合并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全。对照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62.36±3.87)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3.74±3.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 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21, 规格:10 mg)口服, 20 mg/次, 1次/d。治疗2周。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 即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及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 100 ml/次, 2次/d;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 方法同对照组。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食欲不振、皮疹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4.02±2.30)分、BI评分(66.54±10.3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54±2.36)、(51.54±10.2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疾病, 其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在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从而使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一般选择抗血小板、促进微循环、保护神经等治疗, 以此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3], 口服阿托伐他汀片, 可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调节, 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单独使用疗效并不是十分确切。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在治疗期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脑缺血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等病变情况, 对患者的脑保护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4-6], 还能够抗缺血, 从而减轻患者的脑水肿现象, 还能够改善能量代谢以及缺血区的微循环等, 增加血流量, 使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7-9]。丁苯酞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片进行联合治疗, 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重构微循环[10-13], 进一步增加缺血脑组织的灌流量, 进而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较佳的基础。两药联合治疗,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 进一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增强缺血缺氧区神经元线粒体的功能, 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对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较佳的效果[14-1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4.02±2.30)分、BI评分(66.54±10.3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54±2.36)、(51.54±10.2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片进行联合治疗, 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 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不良反应方面,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并不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牛慧艳等[10]研究中指出, 选择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 其NIHSS评分情况明显获得显著改善, NIHSS评分为(2.83±1.44)分, 活动功能评分为(77.48±22.76)分, 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http://www.100md.com(张细六 王逸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