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032565
中药配合封闭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79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黄健明,陈 延
第1页

    参见附件(1401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与单纯局部封闭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配合局部封闭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7%,χ2=4.05,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法配合局部封闭疗法能使患者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病情迁延日久,使症状更为顽固。并且费用较低,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容易接受,便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桡骨茎突腱鞘炎;封闭治疗;中药;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7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094-02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及中老年妇女。本病是由于大拇指和腕关节过度劳累,以及用力不当而引起的,表现为腕部靠近大拇指的一侧疼痛,严重时甚至无法用力拧毛巾,也无法刷牙。一般来讲,30~50岁的女性易患本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以上,可能与妇女抱小孩的姿势不当有密切关系。笔者2007年5月~2009年10月对79例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运用中药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配合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就本组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例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9例,其中哺乳期妇女30例,中老年妇女35例,单侧63例,双侧16例,共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配合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疗法;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疗法。治疗组38例,男性6例,女性32例,其中,哺乳期妇女16例,中老年妇女14例,年龄23~54岁,平均42.3岁。病程5~69 d,平均32 d。对照组41例,男性4例,女性37例,其中,哺乳期妇女14例,中老年妇女21例,年龄24~55岁,平均43.4岁,病程10~72 d,平均35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有腕部过度劳累史,患侧桡骨茎突处有隆起,在桡骨茎突与笫1掌骨之间有压痛,局部微红、微热;芬克斯坦征阳性(即患手拇指在内握拳,并向尺侧屈曲,出现桡骨茎突部疼痛或疼痛加重为阳性)。

    1.3治疗方法

    1.3.1 局部封闭用醋酸泼尼松龙(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0824)1 ml(25 mg)加利多卡因2 ml局部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封闭前应先准确定位:术者用拇指指甲置于患者的桡骨茎突与笫1掌骨之间,可触及增粗甚至粘连之外展拇长肌与伸拇短肌肌腱,注射时应以此斜向进针(角度以15°为宜),将药物缓慢推入腱鞘管内。

    1.3.2内服药物治疗以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每天1剂(药物组成:黄芪20 g、当归10 g、桂枝6 g、白芍10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兼肝气郁结者酌加柴胡6 g、香附子10 g、青皮6 g等;痛甚者酌加制乳没各6 g、地龙8 g、红花10 g等。

    1.3.3理筋手法局部封闭当天暂停理筋手法,先在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采用按、揉、擦等手法,达到舒筋活血目的。医者再以一手握住患腕,另一手握其手指对抗牵引,并使患腕掌屈、背屈,同时缓缓旋转;然后,术者用左拇指捏紧桡骨茎突部,用力向掌侧推压挤按,同时右手用力将患腕部掌屈,以后再伸展,反复3~4次。

    1.3.4 药物外用选用冰栀伤痛气雾剂(贵州安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5399)外用以活血祛瘀止痛。

    1.3.5调护锻炼避免腕部过度劳累,少用冷水,注意腕部保暖,抱小孩时前臂旋前位为佳,症状缓解时可做摆腕、伸拇指等功能锻炼,以恢复拇指功能。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腕桡侧肿胀及压痛消失,功能恢复,握拳尺偏试验阴性;好转:腕桡侧肿胀及压痛减轻,活动时轻微疼痛,握拳尺偏试验(±);无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7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月。所有未愈患者,经继续运用中药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配合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疗法1个疗程均获痊愈。治疗结果如表1所述,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7%,χ2=4.05,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桡骨茎突腱鞘炎发生于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腱鞘, 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的肌腱走行于桡骨茎突部的骨性线沟内,其上有腕背韧带覆盖,由此形成一纤维骨性鞘管。肌腱出鞘管后折成一定的角度分别止于拇指及第1掌骨,当拇指及腕关节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增加肌腱与纤维骨性鞘管管壁的摩擦,特别是用拇指用力捏持操作,做快速动作的工作,时间久之,即可造成肌腱滑膜炎症,进而出现临床疼痛等症状。女性此折角较男性大,加之抱小孩等家务劳动较多,因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桡骨茎突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则能摄”。 临床上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及中老年妇女,均有抱小孩生活史,由于手腕部过度劳累及患者体弱血虚、血不荣筋致筋脉不畅、筋失所养而为证。故治疗原则以补气养血、通络止痛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桂枝温经通络而缓解疼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相合,升腾脾胃之气而调和营卫;配合局部封闭疗法起抗炎作用,使炎症水肿消退,粘连松解,疼痛缓解[3]。但封闭前应先准确定位,注射深浅必须掌握好,注射过深药物易滞留在骨膜,影响药物吸收。注射过浅极易把药物滞留在皮下,出现滞后性皮肤发白,因此注射深浅直接影响治愈率[4-5]。

    本文患者多为产后妇女及中老年妇女,均有抱小孩生活史,笔者认为抱小孩时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近端,手腕只是起保护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腕部过度劳累,少用冷水,注意腕部保暖,适当做一些手腕的背伸运动锻炼,就可以有效消除疲劳,恢复拇指功能。

    比较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法配合局部封闭疗法更能让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局部病变迁延日久,腱鞘纤维化和挛缩,腱鞘腔越狭窄,将使症状更为顽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