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12
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谌晓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464KB,2页)。

     [摘要]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初产妇275例,其中69例发生产后尿失禁,首先收集可能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分析各相关因素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有无产钳助产以及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体重、有无产前尿失禁、会阴侧切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为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对患者术后尿失禁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71.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155-02

    正常情况下,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位于盆腔内,在腹压升高膀胱受压的同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亦接受同等压力,此时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增强,尿道关闭,起到控尿作用[1]。对于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有很多患者出现尿失禁,本研究主要对初产妇尿失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产科住院实施阴道分娩初产妇275例,年龄19~37岁,平均27.5岁,孕周36~41周,平均40.1周,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以及超声检查确诊为单胎妊娠,并于阴道分娩后1年内,因腹压突然增加,如:用力、大笑、咳嗽等,膀胱内尿液不自主由尿道口排出,排除既往腹盆腔手术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双胎妊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产后尿失禁,分为尿失禁组69例,按Gullen标准,Ⅰ度45例,Ⅱ度13例,Ⅲ度8例,Ⅳ度3例,正常组206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有无产钳助产以及有无会阴侧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尿失禁分级标准[2],Ⅰ度:咳嗽等突然增加腹压时,偶尔出现尿失禁;Ⅱ度:每次咳嗽屏气或用力均出现尿失禁;Ⅲ度:行走、站立即有尿失禁;Ⅳ度:卧床也有尿失禁,按照以上诊断标准入选69例患者为尿失禁组,首先收集可能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如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有无会阴侧切、有无产钳助产、流产次数、有无产前尿失禁、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等常见易感因素,分析各相关因素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应用表示,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两样本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对个影响因素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继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有无产钳助产以及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有无产前尿失禁、有无会阴侧切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初产妇产后尿失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性结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新生儿体重、有无产前尿失禁、会阴侧切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均为影响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女性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压突然升高(咳嗽、运动等)时发生不自主尿液溢出,此时并无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其发生常与妊娠分娩导致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功能受损有关[3]。正常人体尿道闭合和控尿主要依赖,①主动因素:即尿道内、外括约肌解剖结构与神经支配的完整性;②被动因素:即盆腔底部肌肉和膀胱颈、后尿道周围筋膜及韧带对尿道的支持作用[4]。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有无产钳助产以及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会阴侧切、有无产前尿失禁、新生儿体重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无会阴侧切,郑亚群等[5]认为会阴切开(即Ⅱ度裂伤)和Ⅲ度裂伤的产妇其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会阴切开(即Ⅰ度裂伤)的产妇,本研究结果与郑亚群研究结果一致,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无确切的资料表明会阴侧切将增加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甚至有研究结果表明其会减少术后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所以此会阴侧切是否对初产妇产后尿失禁有影响尚待进一步验证。当胎儿体重>4 000 g可增加产后尿失禁的发病率,阴道分娩引起的损伤主要发生于第二产程,当胎头遇到盆底肌肉的阻力时,随着胎先露的下降,胎头对盆底组织产生机械压迫和扩张,使这些肌肉神经被牵拉和损伤,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分离,致阴道分娩后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因尿道关闭压降低和有效尿道长度缩短而发生尿失禁。

    本研究亦发现尿失禁组新生儿体重平均在3.8 kg,明显重于正常组。同时对于尿失禁的另一个危险因素,产后腹压增高也起到很大作用,对于不同程度的咳嗽、便秘甚至在大笑或喷嚏的时候,腹压瞬间增高的情况,进一步加重分娩造成的盆底肌损伤,使尿失禁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新生儿体重、有无产前尿失禁、会阴侧切以及有无产后腹压增加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的术前准备,对患者术后尿失禁起到积极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吕胜启.尿流动力学在诊治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69-7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