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5期
编号:12144325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5期
     例2:男,75岁,2005年7月诊。患者因连续呃逆2个月,经多家医院诊治,先后服过数种西药无效,针灸针入呃止,1 h后呃逆如故,痛苦不堪,胃镜诊断示: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经人介绍来本院就诊。见呃逆不止,中脘痞满,食少纳呆,周身乏力,四肢倦怠,舌淡,苔少,脉细弱。拟益气和血,养阴降逆之法。处方用药: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3 g、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甘草10 g、当归15 g、熟地15 g、白芍15 g、肉桂5 g、五味子15 g、远志10 g、陈皮15 g、柿蒂15 g、砂仁15 g)3剂后,呃逆止,诸症除,4 d之后因贪凉饮冷复发,但较前轻,前方倍参芪,加良姜10 g,续服6剂,呃逆消失,再食冷硬,亦未复发。

    例3:女,28 岁,职员,2007年7月诊。2个月之前,因加班干活,工作较忙,晚饭过食羊肉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2 d日后泻止,出现厌食,呃逆,约10 min 1次,经某大医院诊治,予数种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用药不详)。迁延至今,经人介绍来本院就诊。见神情抑郁,面黄肌瘦,乏力懒言,失眠多梦,尿黄,大便8 d未行,舌淡少苔,脉弦。诊为肝郁乘脾,痰阻胃逆,日久以致气血两虚,拟益气和血,舒肝解郁法,处方用药:人参养荣汤合越菊丸(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苏梗15 g、当归15 g、熟地15 g、白芍15 g、大腹皮20 g、五味子15 g、远志10 g、陈皮15 g、柿蒂15 g、砂仁15 g、川芎15 g、苍术15 g、香附15 g、栀子15 g、神曲15 g)服 3 剂,大便已通,呃逆已无。前方去大腹皮、柿蒂、熟地续服9剂,饮食正常,面色红润,肌肉渐丰,服人参养荣丸善后,再未发作。
, 百拇医药
    4 诊疗心得

    4.1 顺应脏腑,勿忘通降

    顽固性呃逆根本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5],既然是要降胃气,胃以降为和,胃又为腑,六腑以通为顺,所以要复旧其功能就要顺应其特性,必要通降。

    4.2 辨别脏腑,明确病位

    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6]。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

    4.3 虚重扶正,不忘祛邪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常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此时如呃逆反复不愈则当注意辨其虚实。若辨证以虚为主时,治疗上当注重扶正,补益脏腑气血阴阳,不可徒使降气止呃之品,因此种呃逆是由于机体的虚衰不足而影响了胃的和降功能所致。临床上常见慢性胃肠病者多气阴不足或脾胃虚寒,患慢性肝病者多肝肾阴虚或脾肾亏虚,患慢性肾病者多脾肾阳虚或气阴两虚,当细辨,用相应扶正之法,并佐以祛邪降逆之品,方可取得速效。
, 百拇医药
    总之,顽固性呃逆多并发于其他疾病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所致,各种致病因素刺激了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元中枢,引起膈肌、肋间肌及咽喉肌的不自主收缩或者痉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轻者以物理疗法、胃动力药或解痉药等治疗可以缓解,而顽固性呃逆则难以奏效。笔者弘扬国学,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方法灵活多变,用药主次分明,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凯,杜芳.利多卡因治疗中枢性呃逆23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4):506-507.

    [2] 曾令渠,陈友族.顽固性呃逆的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85.

    [3] 张维献,付作昌.中医药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62-63.

    [4] 钱子高.人参养荣汤临床运用体会[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2):36-37.

    [5] 曾琳,吴鞠通.《温病条辨》治哕三法浅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65-66.

    [6] 柳文.针刺结合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6):566.

    (收稿日期:2011-09-26), 百拇医药(于喜洪)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