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5期
编号:12144229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5期
     [摘要]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属中医“呃逆”、“哕”范畴,是气由下冲向上,出于喉咽,呃呃作声,连连不绝,声短且频,有声无物之证。呃逆系多种原因导致气机升降不畅所致,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证有虚实之分。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中药治疗;胃气上逆动膈;脏腑功能衰退

    [中图分类号] R2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10-03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常见于受寒或食入药物、冷食、吸入冷空气等,使膈肌发生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的一种常见症状,继发性呃逆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癌、胃癌、肺癌、溃疡病、胃炎),癔症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顽固性呃逆指呃逆持续24 h以上,甚至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睡眠、进食等正常生活。

    1 发生机制

    呃逆的发生是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是由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引起的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弧向心路径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及第6~12胸交感神经向心纤维;中枢是第3颈至第5颈髓的膈神经、脑干的呼吸中枢、延髓网状结构和下视丘间相互作用;离心路径是膈神经、声门及呼吸辅助肌的离心纤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