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7625
上消化道出血23例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赵寅漫
第1页

    参见附件(164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单、双日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2 h完成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4次(半小时测量1次)收缩压值间差及病程。结果:观察组血压波动、血压平稳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8.3 d)短于对照组(12.6 d)。结论:实施心理护理遏制了应激原刺激,使血压平稳例数增加,相反血压波动例数减少,有利于凝血和血管收缩止血。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心理护理;分析;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2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后病变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发病急,病情演变迅速,突然出现的大量呕血、便血,会极大地刺激患者,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绝望,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出血更加严重,往往不能有效控制。临床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一定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解除心理障碍,增强治病信心,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1],全面改善治疗效果。现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43例住院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其中23例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监测全部患者血压变化、病程的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16~63岁,平均42.6岁。按单、双日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0例。出血程度[2]:轻度15例,中度28例(因考虑重度患者往往意识淡漠等症状,开展心理护理效果差,故剔除)。病因(均经胃镜或胃肠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溃疡16例,复合溃疡4例,出血性胃炎2例,胃癌6例,胃多发性溃疡2例,糜烂性胃炎1例,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例,Dieulafoy病1例,未见出血部位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血压、脉搏、体温、面部表情等变化。

    1.2.2 观察组:除对照组的一般护理外,入院2 h内完成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并密切观察心理疏导的效果。

    1.2.3 血压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后每半小时测血压1次,共4次。注意收缩压波动情况。

    1.3 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自身4次测量的收缩压值间差(指高值与低值间差)分为波动:收缩压值间差>20mmHg,平稳≤20mmHg,无变化≤10mmHg。两组患者病程天数(中位数)比较。

    2 心理护理分析及干预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心理变化复杂,是一个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的过程,护理人员要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

    2.1 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准确地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除了一般护理外,要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应该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适时及时地通过通俗易懂的医学术语和患者交流疏通,进行心理护理。及时发放健康宣教和指导材料,可通过图片、幻灯片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使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均能接受。提高他们的常识,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掌握合理安排饮食、生活方式及情绪调控的方法。护理人员随时与患者有效沟通,护士应稳重大方,不浓妆艳抹,表情和蔼,态度诚恳。注意沟通过程中,做到“全神贯注、微笑倾听、点头示意”等非语言类态势动作,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沟通中,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对追问处给予恰当科学的解释,勿敷衍搪塞,沟通做到内容明确,重点突出,语速适当,注意反馈。以此获得良好的沟通,使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得到缓解消失。

    2.2 增强认知心理,有利护理行为干预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认知,如该疾患的发生、发展程度,如何配合治疗,譬如要安静,卧床休息,说话声小,穿衣起居动作轻慢,不要急躁;开始要禁食禁水,口干时以棉棒蘸温开水润唇等。注意输血可能出现的反应及药物不良作用等。病情需要时行三腔管压迫止血的不适及被动体难受感。能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忌辣、油炸、坚硬、粗糙食物,防止再出血。通过护士的感情说教,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主观上能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恢复。

    2.3 了解心理动态,细致周到地做好心理护理

    要察言观色,亲切体贴患者,细心倾听患者的询问和要求,譬如治疗进展,多长时间出院等。从而初步获取患者心理反应的大致类型,进而针对患者疑虑予以满意解答,必要时可列举过去相似病例治愈过程,避免苍白无力的“空口说教”的心理护理。治疗费用是导致患者另一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源。往往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产生一些低沉行为,对生活失去勇气,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一些患者一面常规治疗,一面又在生活饮食上极不重视,甚至抽烟喝酒。护士应在劝诫不良行为的同时,指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医保费用咨询,力求治疗费用的最低性。并鼓动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爱护,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提高其对治病的依从性。

    2.4 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心理护理的效果

    医护人员是患者进入医院后,接触的最密切的群体。这个群体也决定了他们有无安全感和信任感。良好的感觉,能够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及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来保障。环境的庭院化,病房的家庭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治疗操作集中化,避开休息时间打扰,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患者入院前后常有焦虑、恐惧、紧张、易怒等情绪,这时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抢救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操作要娴熟,反应要敏捷,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及时清理呕吐及排泄物,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病室整洁有序,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及时准确完成各种抢救治疗措施。关心安慰患者,大出血时陪伴患者,协助全部生活护理,以此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5 音乐、书籍疗法

    优美婉转的乐曲,对人体会产生美好的生理效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情绪安定,通过美的感受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对有一定阅读水平的群体,有针对性、选择性地为患者提供书刊,让其愉悦身心,暂忘病魔缠绕[3]。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为其提供广播、电视、幻灯片等特殊服务,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达到身心放松。

    3 结果

    观察组病程(中位数)为8.3 d;治疗组为12.6 d。两组患者收缩压值间差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遏制了应激原刺激,促使病情恢复

    应激原是指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如社会、自然及生理变化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