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18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李建辉 李丹 陈惠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治疗效果。 方法 慢性荨麻疹患者160例都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120例,阴性40例;然后给予特异性免疫疗法。 结果 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临床有效率为76.7%,阳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 < 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均未出现死亡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荨麻疹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与细胞紊乱,基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种针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特异疗法推广。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特异性免疫疗法;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50-02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本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炎症介质等诸多因素。传统理论认为荨麻疹是由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介质所引起[1-2]。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是收集受试者的自体血清,然后在其正常皮肤做皮试,观察是否引起风团,然后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上目前仍缺乏一种针对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简单有效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特异性免疫疗法已成为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有效干预方法[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临床诊断符合慢性荨麻疹,通过过敏原点刺试验排除食物为过敏原,并且所有入组患者粉尘螨皮试结果均为阳性;患者同意。其中,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龄20~75岁,平均(45.45±7.82)岁,病程6周~8年,平均(3.43±2.84)年。

    1.2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本文所有患者都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抽取外周血3 mL,放入无菌试管中30 min后血液凝固,离心分离血清,取50 μL用皮试针头注入该被抽血者的前臂屈侧真皮内。用圆珠笔标出风团和红晕的轮廓,测量风团的最长径及中点垂直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产生的风团直径≤0.9%NaCl溶液产生的风团时为阴性;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产生的风团直径>0.9%NaCl溶液产生的风团记为阳性。本组患者中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组),阴性40例(阴性组)。

    1.3 治疗方法

    阳性组与阴性组给予特异性免疫疗法。先予以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分散片(商品名:雷宁)]1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然后运用1∶5000的粉尘螨注射液,使用1 mL的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首次剂量从0.1 mL开始,每周注射1次,每次递增0.1 mL,直至增加到1.0 mL的维持剂量。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有效:轻度红晕,瘙痒尚能忍受;无效:红晕明显,瘙痒不能忍受[4]。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对比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为76.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χ2=8.214,P < 0.05)。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

    阳性组与阴性组均未出现死亡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阳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25%),在注射后引起疾病发作的一过性加重,阴性组则有3例患者出现加重现象(3.7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其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引起。常见的可以归纳为药物、食物、感染、吸入物、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内科疾病等。荨麻疹的特征为真皮或皮下组织暂时性血管扩张和水肿,临床上表现为红斑和风团。荨麻疹的水肿主要发生在真皮浅层部分,消退较快,可累及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6]。多数过敏性荨麻疹患者风团有痒感,还可有灼痛、烧灼、刺痛感,尤其多见于跖部和头部皮损。自觉症状轻重不一,有些过敏性荨麻疹患者皮肤深部水肿波及到附近的关节和肌肉,可有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患者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7]。慢性荨麻疹患者大约有25%~50%具有自身免疫基础。有学者将病情较重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作自体皮下注射,可以再现风团或红斑;若将患者血清注入正常人皮下,可导致嗜碱性细胞释放颗粒,由此,他推断慢性荨麻疹可能是自身免疫的一种表现。但是目前,关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的问题始终备受争议。目前只有一些病例报告证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的疗效。国内有一些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对照试验,将45例皮试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根据过敏原测试结果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8~12个月,对照组不予特异性免疫治疗,仅于发作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制剂,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时间为2年。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特异性免疫治疗组32例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8]。本文结果显示,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为76.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 < 0.05)。阳性组与阴性组均未出现死亡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总之,荨麻疹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与细胞紊乱,基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种针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特异疗法推广。

    [参考文献]

    [1] Fusari A,Colangelo C,Bonifazi F,et al. The autologous selxlm skin test in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J]. Allergy,2005,60(2):256-258.

    [2] 孙蔚凌,毕志刚.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1(5):328-3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