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362
枣庄矿区7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单翠红 王思箭
第1页

    参见附件。

     3.4 中药制剂对ADR发生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76例,占总例数的10.50%,位居第二。提示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辨证施用,更不可随意超时超量用药,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尤其是中西药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滴注速度等问题[4]。

    3.5 ADR临床表现及药物类别

    由表3、4可知,724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与相关报道一致,但比例低于相关报道[2-3,5-6],这可能与卫生部2011年开始的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有关,各医疗单位对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量降低有很大关系。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了22.34%,喹诺酮类占了11.00%,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药物的使用量有关。提示必须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贯彻实施,避免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等情况,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肿瘤药物共65例,占ADR总数的8.98%,主要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有关,临床多表现为肝功能损坏、白细胞减少等症状,该类不良反应可以预测,主要与药物使用剂量有关,临床上可预防[7]。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能和这部分患者年龄偏大、联合用药较多有关,建议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由表5可以看出,ADR报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46.60%),主要表现为各种皮疹和皮肤瘙痒等;其次为胃肠道系统(27.65%),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该结果与皮肤及附件损害及胃肠道系统反应易观察、患者也易感觉有关。

    [参考文献]

    [1] 戴昆怡,梁雪茵,肖翔林. 5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8):189-191.

    [2] 宫爱玲. 7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2):108-112.

    [3] 静芸芸,孟庆义,赵云. 105例静脉滴注致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0,7(4):240-242.

    [4] 王学峰,谭子方,王健,等. 18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64.

    [5] 潘晓燕. 我院2006年-2007年2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6):221-223.

    [6] 孔飞飞,谭兴起,郭良君. 449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1):39-42.

    [7] 杨雅,何菊英,夏培元.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30-32.

    (收稿日期:2012-11-05 本文编辑:袁 成)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