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712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内科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优于一般内科治疗等常规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临床疗效;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a)-0018-0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活动突然增大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的现象,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情一旦恶化,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临床资料显示,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但其操作系数高且效率低,恢复慢,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采用内科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男65例,女55例,年龄47~75岁,平均(59.8±13.2)岁,高血压病程3~15年,丘脑出血54例,壳核出血66例。120例患者均在发病8 h内入院,且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量较小(丘脑出血量10~20 ml、壳核出血量15~30 ml)等特征,均做CT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排除严重的心脏、脑干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凝血机制异常者或严重的出血倾向。将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平均(61.2±13.4)岁,高血压病程4~15年,丘脑出血24例,壳核出血36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7~72岁,平均(58.6±13.7)岁,高血压病程3~12年,丘脑出血30例,壳核出血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丘脑出血与壳核出血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对手术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一般内科治疗,先让患者卧床休息并检测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若呼吸有问题给予吸氧治疗,控制患者血压在常规范围内;控制脑水肿来降低颅内血压并检测电解质情况,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可以用甘露醇与呋塞米进行脱水来控制脑水肿;使用抗生素性药物来防止感染进而防止更多并发症发生。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的基础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通过患者的CT找出患者血肿的最大层面,穿刺点即为血肿中心与血肿最大层面最近点,并对此处进行备皮、消毒后麻醉,测量血肿中心与穿刺点的距离,用长度适中、已塞入钻芯的YL-1型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将针钻一体穿透颅骨,直至血肿中心,抽出针芯,将穿刺针与颅骨牢牢固定,再用盖帽封紧顶端,注射器与侧空相连抽吸血肿让液态血肿自然流下。若血液过于黏稠而不易流出,可选用尿激酶加3 ml的0.9%的NaCl溶液注入血肿腔封闭引流管,4 h后打开引流管,根据血肿的残余量每日稀释1次,直到血肿的清除度达到70%以上为止,才能拔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程度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的有效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以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程度为标准[4]。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100%;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9%;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或增高18%以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5]:85~100分为具备完全自理的能力,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60~84分为部分具备完全自理的能力,可以进行部分的正常生活,部分依靠他人;40~59分为不具备完全自理的能力,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大部分要依靠他人;20~39分为卧床不起,依靠他人勉强可以行走,意识清醒;<20分为严重丧失自理能力,意识模糊。分数≥40分说明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深,由于高血压病往往发生于中老龄人,所以高血压患者愈来愈多,高血压有诸多并发症,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6]。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活动突然增大等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的现象,若出血量较大未及时治疗,病情会不断恶化,一旦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成为威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严重疾病,因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刻不容缓[7]。常规治疗方法为一般的内科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其治疗时间长,手术操作困难,研究发现,利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8]。 (占喜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