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58980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期
     2.3 两组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术后半年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发病导致的致残和死亡病例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老年患者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各项生理功能降低,手术耐受性差、风险高,以往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常引发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6],且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欠理想,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其目的是行内固定治疗,将骨折断端牢靠固定,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为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等。

    髓外固定最常用的方法为DHS,DHS可用于各种转子间的骨折,操作方便,具有骨折端自动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增强了内固定的稳定性,并促进骨折愈合[7]。其缺点是DHS只固定了外侧骨皮质,如果内侧皮质不连续或者复位效果欠佳,会引起内侧皮质的压缩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