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421896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及肌电值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6期
     2.4初产妇产前、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的比较

    选择性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产前的sEMG峰值、活力值及速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产后6周的sEMG峰值、活力值及速度值较均显著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的sEMG峰值、活力值及速度值均显著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妊娠期间子宫体积和重量增大、胎儿体重不断增加、羊水增长及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可使盆底组织承受巨大压力及被动拉伸,造成盆底肌肉群功能减弱、盆底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PFD[6-7]。分娩对女性盆底肌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是毋庸置疑的,且造成损伤主要发生在第二产程阶段,主要原因如下:胎头通过生殖裂孔时,对盆底肌群产生高强度的机械压迫,可直接损伤盆底肌肉群,甚至引起肌肉撕裂;胎头着冠时,引起会阴体极度扩张,可损伤盆底神经,导致盆地功能受损;分娩时提肛肌受到巨大的压迫及膨胀牵拉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