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421959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与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6期
     4结语

    目前,中药饮片缺乏统一、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与规范,导致此项工作仅处于一种表面浅层次的形式。归结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医组方灵活,用药个体差异较大导致临床中药师点评陷入两难;另一方面,与中药临床药师业务水平也有很大关系[17]。因此,通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促进处方点评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出色的中药临床药师队伍可迅速建立,真正为中医临床用药严把关口,最终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18]。

    [参考文献]

    [1]汪春飞,成旭东,顾俊菲,等.泽泻化学物质基础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5):840-846.

    [2]喻慧,徐斌权,贺支支,等.常用中药的肾毒性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8):86-92.

    [3]龚道锋,王甫成,纪东汉.中药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8):77-79.

    [4]郁红礼,张倩,吴皓.掌叶半夏(虎掌南星)矾制前后致炎毒性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93-3897.

    [5]王金金.对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调查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9):26-27.

    [6]刘翠红,王玉芝,芦雅昕.北京某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 5):455-457.

    [7]何杏仪,陈丽敏,黄华德,等.674800张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 16):849-851.

    [8]胡爱红,朱江.2013年我院中草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7):487.

    [9]倪玲,何春玲,宁剑,等.2015年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19):75-77.

    [10]李敏.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3 年门诊不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125-127.

    [11]周园龙,周永刚,魏玮,等.对2010 版《中国药典》特殊煎法的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11(15):556.

    [12]王红丽,孙志海,刘现磊.对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常见问题的点评与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29(14):141-143.

    [13]周永梅,房德敏,高颖,等.医院中成药处方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7-309.

    [14]周萍,张小萍.江苏省中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分析[J].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86-388.

    [15]梁平,陈艳芬.PDCA循环法在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 (8):131-134.

    [16]庞会明,杜萍,倪亮.某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细则与方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9):1986-1988.

    [17]高捷.临床药师在药物警戒中的专业地位[J].中国药业,2016,25(19):75-77.

    [18]孫洪胜,张学顺.中药处方点评工作现状及工作方法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8):1324-1328.

    (收稿日期:2018-12-26 本文编辑:许俊琴), 百拇医药(张静宜 关胜江)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