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
编号:13614520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9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入组的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多巴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4.3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心脏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因心脏排血功能衰竭,导致血压下降,脏器及组织严重缺血,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多巴胺因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的作用,常被临床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但单独应用难以达到临床预期效果。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现代急诊内科学》中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33~78岁,平均(56.83±3.62)岁;重症心肌炎患者7例,扩张型心肌患者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有冠脉支架植入患者1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将入组的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将60mg多巴胺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泵入,控制速度10~15μg/(kg·min),0.5h内若患者血压未及90/60mmHg,对照组患者将持续泵入多巴胺,而研究组患者静脉泵入0.05~0.19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心脏指数变化。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胸闷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胸闷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1~2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4.3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心脏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搏出量减少不足以维持机体代谢所需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因素多为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去甲腎上腺素可兴奋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及β受体而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水平,减慢心率,在多巴胺的基础上应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4.3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心脏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姑扎丽克孜·艾拜)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